他的身上,有很多中国人熟悉的影子。他的农民情结,他的廉洁清贫,他对“人民”两个字的执着,仿佛让人看到了另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写照。他强调教育、医疗、福利,主张国家在关键领域的掌控力,反对把一切交给市场摆布。这种治理逻辑,与中国长期以来强调政府调控、国家责任、社会公平的思维模式高度契合。我们或许并不完全认同穆希卡的某些政策主张,但他的底层价值观——人民优先、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恰恰是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的执政根基。
穆希卡并不完美。他的政府在教育改革上成绩不佳,财政赤字扩大,社会治安问题也未完全解决。他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的传承机制,乌拉圭左翼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但正如他本人所言:“我不是圣人,只是个倔强的老头。”他的“穷”不是能力的不足,而是对权力的抗拒;他的“失败”不是无能,而是愿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而这正是政治的本质——不是用金钱和利益去买通人心,而是用人格和信仰去点燃希望。
穆希卡的死,是拉美左翼政治图谱的一次重要节点。他的政治继承人奥尔西刚刚上台,是否能继承“穆希卡精神”,尚未可知。但不可否认的是,穆希卡用一生告诉世界,什么是真正的“人民领袖”——他来自人民、信仰人民、忠于人民。与当今西方主流政治格局相比,他不是“另类”,而是“对照组”,是道德坐标,是最后的底线。
对于中国而言,穆希卡的故事是一堂深刻的政治课。我们必须牢记,现代化不是消费主义的陷阱,不是GDP的游戏,不是资本至上的神话。真正的现代化,是以人为本,是将国家财富合理分配,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我们正在走的“共同富裕”之路,就是在避免陷入西方那种精英统治和贫富分化的老路。穆希卡曾说:“我不是穷人,我拥有我所需要的。”这句朴素却深刻的话,应该成为我们改革发展的警钟和指南。
何塞·穆希卡,一个贫穷却富有的总统,一个倔强却温和的战士,一个失意却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在世界功利主义盛行、政治滑向腐化的今天,他的离去,是世界的损失。但他的精神不死。他告诉我们:清贫不是失败,朴素不是无能,信仰不是过时。愿我们在他的墓前低头的同时,也坚定地走好属于自己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一条真正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信任人民的光明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今晚八点揭幕战特别节目《你好,世界杯》上线咪咕视频2021年CBBA PRO精英职业联赛上海站21日比赛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