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观众,辩论队员和其负责人也有过对辩论赛结果有疑问的经历。现任生命科学学院辩论队负责人的王柏媛提到,在她大一时,便遇到过自我感觉良好且点评嘉宾在点评时也偏向于己方,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差对方很多分的情况。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负责人则表示,在她作为辩论队领队后,也遇到过压分的情况,所幸由于计分规则会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不会对最后的比赛胜负造成过大影响,但的确让人觉得不满,毕竟已经失之偏颇了。不过她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如果自己表现足够优秀,就一定能赢得满堂喝彩,不会受到不公正待遇。
虽然存在疑问,但本届“新生杯”比赛是维护了比赛公正性的。作为比赛点评评委的大三新闻学院辩手储信仪和物理电子工程学院辩手李红山对于如何保证评委评判的公平公正,都提到了评委需要有责任心,对参加比赛的所有院的辩论队负责。而在比赛评分的设置上,点评评委由除参赛两队外的大三辩手担任,打分评委由除上场外的学院的固定大二辩手担任,以尽量保证评分的公正和标准的一致。并且每个院也会派出监分员对本队积分进行监督,当对记分出现疑问时,可联系主办方进行查分。而这些都能促进辩论赛有秩序地开展。
胜负的标准
此外,观众在观看比赛中没有理解到辩论的逻辑关系以及赛后不知各辩手的专业表现也会导致其对辩论赛胜负的不理解。正如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对于2018年的新生杯辩论赛的不足之处,有11.34%的观众认为赛制不清晰,37.11%的观众认为评分规则及依据未明确解释。
并且通过调查问卷可知,关于观众在辩论赛中的关注点,有84.8%的人关注论证和反驳的逻辑性,有70.1%的人关注发言的感染力,有55.39%的人关注团队配合的默契程度,有47.06%的人关注语言得体,有32.35%的人关注辩论时间的充分利用,还有2.94%的人只是看看。
而本届新生杯辩论赛的点评嘉宾李红山表示,他的评判中标准主要是看立论是否扎实、攻辩是否抓住要害、回答是否有效回应提问、队员配合,还有在不同论点之间灵活切换等辩论技巧,如果辩手个人有独特的辩风的话,应该也会成为个人的加分项。
若将观众与评委的关注点相互比较可发现,除去较专业的辩论技巧外,二者的关注点其实类似。但由于观众在观赛时会不自主地在意比赛的观赏性,从而会不自觉地忽视其逻辑关系,因此可能会出现观众想法与评委评判结果有出入的现象,并且辩论赛不同于其他的比赛,无法完全量化地去评判胜负,因而适当的解释,和较为公正的评分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观众的胜负
作为观众,虽在场下,但也是辩论赛场的参与者。然而,直到结果公布,观众似乎都只是一名看客,被排除在外。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看不透比赛的走向,最后也没有人分析辩论赛上的逻辑问题,作为观众,就只能成为看热闹的外行。
正如问卷数据中显示,即使是对辩论赛感兴趣的群体,其中非常清楚了解辩论赛的人也只占44.23%,有46.15%的人了解一些,还分别有8.65%和0.96%的人不太清楚和完全不清楚辩论赛,而对辩论赛兴趣一般、不太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人,对辩论赛的了解程度就更低了。
并且在辩论赛的开展中,若忽视了观众,也是不算成功的。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有37.11%的新生杯辩论赛观众认为本届辩论赛的不足之处在于观众参与度不高,这也直观反映出观众认为自己没有参与到比赛之中。
同时,问卷调查显示有39.71%的观众会认真听评委点评,有55.39%的观众会听一下,只有4.9%的观众完全不感兴趣。而本届比赛点评评委李红山提到,赛后点评的主要内容是回顾比赛过程中的闪光点和有待提高的部分,有时会穿插对各个辩手的点评。因此点评评委的点评在提高观众参与度、增强观众对辩论赛的理解能力、提升观众的逻辑思维水平方面有着极大功用,其作用不容小觑。
作为观众,对辩论的了解并不完全。这时,对辩论赛的解读就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公开,让观众对评判结果更加信服,还能让观众回顾比赛过程,增强观众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在观赛中有更大的收获。
收获之于胜负
正如文学院辩论队的负责人晋萌宇所说,胜负是辩论中的常事,但不是辩论的精神核心。辩论赛与其他许多比赛相比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除了赛场上的胜负以外,还有比赛前的收获和赛场上的成长,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胜负。
当问到如何看待胜负,历史文化学院辩论队负责人覃霜霜称,她既看重胜负,同时也不看重胜负。因为虽想通过赢得胜利去证明自己,但也不会忘记参赛的初衷是为了学习更多的东西。总体来说,她更看重收获,而不是胜负。而经济与管理学院辩论队负责人郑志泉也表示赛前尽最大努力准备,赛后佛系一点。
而初入赛场的辩论队队员们,也表示并不过于看重比赛的胜负。一位新闻学院的辩论队员认为胜负固然重要,但全身心投入整个辩论赛的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思考,这其中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感才是最令人沉迷的地方。
而在问及辩论赛中收获了什么时,哲学社会学院的辩论队负责人张颖进行了解释:“因为前期做准备要查资料,就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以外的东西,了解到更多的社会热点话题。而且上正式的比赛,对于一个人的临场应变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帮助是较大的。”“最主要的是收获快乐呀!开始时漫长的讨论修正,过程中紧张刺激的反驳与坚守,最后的思考与反思……过段时间回想起来都是令人兴奋的!”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辩论队负责人薛诗雨表示十分享受辩论的整个过程。
并且对于身经百战的大二辩论队负责人来说,初次带队,也带给了他们许多的收获与成长。新闻学院辩论队负责人孙柏月十分感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责任心,以前除了辩题什么都不管,一心想着赢了比赛就去聚餐。现在就觉得一定要好好带队,希望他们真切感受到学姐的爱。在胜负欲上我也成长了不少,以前只想着赢,认为付出了就要有回报。现在只要尽全力,不让自己后悔就可以了,良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辩论的胜负绝不只是指比赛的结果,更多的是代表整个过程的收获,代表在辩论队这个大家庭的收获。辩论的胜负,是指比赛结果的成败,但更是代表准备过程中的想法汇集和赛场上的思想碰撞,代表个人心态的逐渐成熟和个人责任感的不断增强。对于辩论的胜负,收获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比赛结果评判的公正客观,也同样重要。当胜负标准不公之于观众,当点评不向观众分析比赛,当评判存在偏颇,那么,一定会在辩论赛与观众之间划下一道鸿沟,同时也会打击参赛者的参赛积极性。因此,在谈论获得收获的同时,更需要注重评判的公平公正公开和观众观感。
最终,败方对比赛结果进行了核分,而最终的结果是1分的分差决定了比赛的结果。1分,是属于反方的险胜和正方的惜败。比赛的失败,失落在所难免,但对于比赛的胜负,“我们败的只是比赛的结果,在比赛过程中的收获,我们也是胜者!”一位辩手如是说。或许,这正是辩论的核心精神。
自“青社”辩论赛开始至今,来自各个学院的各位辩手已为我们贡献了十八场精彩的比赛。期待接下来的队伍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视觉盛宴。
采访丨张若曦 伍丽行 蔡汶池
文字编辑丨张若曦
图片来源丨受访者提供 张若曦
网络编辑丨张若曦
责任编辑丨皮浩然 李笑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官宣!李佳悦加盟土超球队,女足13人留洋,世界杯让人期待摩纳哥球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