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日本高中足球界的霸主——青森山田高中来说,这支球队在日本高中联赛中的地位,可以类比于《灌篮高手》中的山王工业!这支队伍已经连续21年打进全国大赛,过去七年更是六次跻身四强,并三次捧起冠军奖杯。在2022年的决赛中,超过14万名观众见证了他们的夺冠。
然而,虽然青森山田的训练强度大到让一些退役半年的日本前国脚也吃不消,但从这里培养出来的球员,能在职业足坛站稳脚跟的却少之又少。
青森山田的球员过着几乎“半职业化”的生活:每周训练六天,每年训练超过300天,训练时长和体能消耗,远超普通高中生甚至一些职业梯队的球员。球队的主教练黑田刚已经在这里执教了22年,他的训练风格以高强度的跑位、对抗和体能为主,队员们的技战术水平在全国大赛决赛中的控球率、传球次数以及个人突破数据都显得相当普通。青森山田取胜的法宝主要是:简单直接的边路传中、高强度的压迫式反击,以及利用身体优势进行的高强度对抗。
这支球队不仅在高中联赛里占据统治地位,几乎没有其他显著的贡献。比如2016年,黑田刚率领球队赢得了日本高中锦标赛和高元宫杯的双冠,被誉为“队史最强”。然而,到了2022年,球队的“最强之师”成员中,竟然没有一位能够在日本顶级联赛(J1)站稳脚跟,能在J2踢替补、在J3踢主力的球员加起来不到五人!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根本原因在于青森山田一直以来采取的广泛吸纳各地被职业梯队淘汰或未选中的球员,进行近乎军事化的管理,用超常规的训练方法“训练出最强的高中球队”。这种过度注重身体对抗、忽视技术培养的训练方式,实际上与中国过去的体工队模式极为相似。我们的球队中有一位大哥,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日本队较量过,直接看到过他们的训练,确实有很多方法是从中国学习过来的。
因此,日本足球的真正飞跃,并不是依赖这些在聚光灯下的“全国高中锦标赛”,而是像1988年诞生、2011年改制为联赛制的高元宫杯U18超级联赛这样的比赛。真正的日本青训精英们,是在这些长期、系统性培养年轻球员的舞台上进行较量的,尽管这些赛事的关注度远不如高中联赛。
此外,有些从青森山田走出来的球员,实际上是抱着“跳板”目的转学过来的。比如,队长乡家友太和中村俊太两位核心球员,他们曾是J联赛职业梯队的成员,但由于在职业队的晋升机会渺茫,他们选择转学到青森山田。这两人通过在全国大赛上的亮眼表现,成功吸引了职业球探的注意,最终分别加入了J1的神户胜利船和J2的山形山神,算是借着“流量”的光环成功转型。
从整个足球人才的培养效果来看,青森山田的模式也面临着不少质疑。2019年该队获得高元宫杯冠军的阵容中,三国肯尼迪(后加盟福冈黄蜂)和檀崎龙孔(后加盟札幌北海道人)虽然因高中时的辉煌战绩,获得了职业俱乐部的签约意向,但五年后再看他们的职业生涯,能在J1稳定出场并成为核心的球员,几乎凤毛麟角。与德国、西班牙顶级俱乐部的青训效率相比,青森山田这种极度追求短期成绩的高中模式,显然在培养顶级职业球员方面落后了不少。毕竟,巴萨的青年队也不会培养出梅西!
随着久保健英(巴萨/皇马青训)和堂安律(大阪钢巴青训后直接留洋)等新一代球星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选择从职业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出发,直接进入欧洲赛场,跳过本国职业联赛。与之相比,日本的高中足球,似乎连培养合格的职业球员或者优秀的大学球员的能力,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的情况并非只存在于日本足球领域。日本的棒球也有过类似的经验。日本高中球队的表现,真正应该看的是他们能培养出多少职业球员,而不仅仅是看他们在高中阶段的表现。
有个有趣的故事,当年温格赴日本名古屋担任教练时,刚到时被“三从一大”的训练方法吓到了,急忙告诉队员们,“你们别光训练了,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
最后,说到日本高中生联赛的观众人数,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人多其实更多是因为宣传做得好,很多年轻的日本球迷只是为了感受所谓“青春气息”,与足球水平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因此,日本人看高中联赛的情况,和国人看苏超有些相似,都是为了娱乐,而如果真有人认为这两个联赛的水平很高,那也只能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宽容,去尊重他们的足球认知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摩纳哥球队介绍山大辩论丨胜负之后的起伏与质疑